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6年第28期
编号:12943871
Vero细胞致肿瘤原性的研究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10月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6年第28期
     近年来,Vero细胞作为连续细胞系在我国越来越多地用于病毒性疫苗的生产[4],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中[5],并且在发达国家病毒疫苗生产的主要工艺技术是Vero细胞的微载体固定化培养,这也是目前我国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的病毒疫苗生产技术[6]。随着对疫苗质量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,用无血清培养基取代含血清培养基Vero细胞已成为病毒疫苗生产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[7],但商业化的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还存在诸如培养基大多以液体的形式提供,价格昂贵等问题[8],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在病毒疫苗生产中的实际应用[9]。因此,用传统的方法,开发更高代次的Vero细胞系仍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.中国生物制品规程[M].北京:中国人口出版社,1995:121.

    [2]施新.医用实验动物学[M].西安: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9.

    [3]洪小栩,李琦涵.加强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控制的思考[J].中国药品标准,2012,13(5):323-326.

    [4]吴浩非飞,杨晓明.Vero细胞作为基质的病毒性疫苗研制进展[J].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进展,2011,3(39):56-63.

    [5]李爱灵,王红燕,张月兰,等.Vero细胞传代过程中致瘤性的检测[J].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,2011,31(5):456-461.

    [6] Bluml G.Microcarrier cell culture technology[M].Methods Biotechnol,2007,24:149-178.

    [7] Merten O W.Safety for vaccines[J].Cytotechnology,2000,34(3):181-183.

    [8] Ulmer J B,Valley U,Rappuoli R.Vaccine manufactueing:challenges and solutions[J].Nat Biotechnol,2006,24(11):1377-1383.

    [9]刘红,陈天,李世崇,等.Vero细胞微载体培养的化学成分明确无血清培养基的设计[J].现代生物医学进展,2013,13(32):6210-6239.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16-06-22), http://www.100md.com(李冰洁)
上一页1 2